沉降后浇带设置规范(沉降后浇带施工规范)

电脑技巧 13小时前

1. 沉降后浇带施工规范

后浇带竖向剪刀撑应在后浇带两侧连续到项设置,5m以下层高在扫地杆处设置–道水平剪刀撑,5m以上层高水平剪刀撑间距不超过4.8m。

4.后浇带架体搭设基本参数按照施工方案搭设,扫地杆、立杆自由端等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5.后浇带架体过人通道处需进行单独加固处理。

6.后浇带架体施工前应进行专项交底,过程中严格监督搭设情况。

2. 沉降后浇带施工做法

后浇带就是施工缝,后浇带的预留位置优先考虑沉降缝、伸缩缝,一般是待已经施工的构件相对稳定、不沉降、不伸缩后才开始浇筑后浇带,其实,顾名思义,后浇带,就是后期浇筑的缝隙。

至于防水的做法有好几种,有止水钢板、SBS(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等,这个可以查规范。后浇带的话,我建议用止水钢板,因为需要一部分防水材料漏在后浇带的外面,SBS的话不容易保护。也可以在后浇带施工完毕后用SBS。后浇带要做防水,一般是地下室吧。

其实主要防水部分不是防水施工,而是混凝土本身的自防水;如果自防水各部分达到要求的话,防水施工就非常容易了,材料也不需要太好的。

3. 沉降浇带浇筑时间

基本上混凝土凝固了就要开始浇筑后浇带,在混凝土凝固的期间,可能需要达到28天,主体结构完成之后并且沉降稳定再进行浇筑;或者两侧的混凝土已经成型,时间达到60天左右才能够浇筑。当然,浇筑后浇带也要根据当时的天气温度变化来看。

它防止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因为不均匀沉降而出现一些裂缝,这些裂缝对后期的建筑结构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需要按照设计的规范要求,在墙、梁等相应的位置留有混凝土带。

混凝土带需要有一定的宽度,在一定时间之后才能够浇筑,基本上要达到28天的强度才能够满足要求。为适应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影响,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中预留的具有一定宽度且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浇筑的混凝土带。

后浇带浇筑时间是什么?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在解决超长混凝土温度收缩裂缝及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时,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方法。施工后浇带对防止结构出现变形裂缝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一般用来解决高层主楼及低层裙楼沉降差异、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及减少温差应力等同题。

2、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一般来讲是越迟越好,但又不可能无限期推迟。因此设计上一般要求混凝土在主体结构完成60d后再予以浇筑。此时,主体结构的变形量基本达到70%左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其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足以由建筑物自身承担,使结构不至于产生裂缝或少产生裂缝。某些建筑物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还要求“浇筑时的气温应尽量低于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的气温”,这对工期的要求就更严格了。

3、一些工程招标时尤其是那些中小型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常常忽视混凝土结构的这些特点,他们以市场需要为名,不顾科学规律,一味强调缩短工期。例如,某住宅工程系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3层,建筑物长160m,宽13m,建筑面积约为6250m2。由于建筑物较长,设计时设置了一道沉降缝、二道后浇带;

4、设计单位在结构总说明中特别强调:后浇带混凝土捣制必须在60d后进行。这些说明和要求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可是,建设单位对这些合理要求视而不见,在招标时不顾设计要求,将工期确定为90d,比建设部《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工期定额》规定的该类住宅的定额工期235d少了61.7%。若按该工期要求实施,建成的住宅恐怕会留下许多质量隐患。

4. 沉降后浇带设计规范

后浇带是待两侧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28天强度后,再行浇筑的,一般需要设加强筋,加强筋的规格型号及间距一般是与原墙、板配筋相同。

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的规定:

1、后浇带宽度为800~1000mm,施工缝的钢筋不能切断且要增配一定量的加强钢筋。

2、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28天强度后,将缝两侧表面凿毛,然后用笔原设计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浇灌。

3、宜布置在板跨中剪力较小的区段内。

4、垂直后浇带的加强筋取墙体受力钢筋截面积的50%配置。

5. 沉降后浇带浇筑规范

规范一:后浇带支模体系 1.1 梁板后浇带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

规范二:后浇带支模与主体架体一起搭设,主体模板拆除时后浇带部分架体不拆,模板就不受影响,从而保证后浇带两侧沉降一致

规范三:后浇带支模浇筑后无错台、下沉、漏浆现象

规范四:后浇带支模楼板、梁侧面支模断面必须垂直,严禁留成斜坡状。

规范五:后浇带支模的梁、板钢筋上、下面保护层的厚度必须按要求作准,钢筋间距严格控制好尺寸。

6. 沉降后浇带施工规范要求

离主梁500mm以上。后浇带包括沉降后浇带和收缩后浇带两种,收缩后浇带应在楼层混凝土浇注60天后浇筑,经设计同意后才方可浇筑;沉降后浇带,应待主楼封顶后且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提供沉降观测数据,经设计同意后,方可进行浇筑,具体位置、宽度及做法见相应结施图纸。

7. 沉降后浇带高度

超过60米需要设置后浇带,防止混凝土拉裂。

施工要点

1、后浇带砼中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品种,应根据工程性质和现场施工条件选择,并事先通过试验确定掺入量。

2、所有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技术资料,并符合相应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

3、微膨胀剂的掺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其秤量应由专人负责,允许误差一般为掺入量的±2%。

4、混凝土应搅拌均匀,否则会产生局部过大或过小的膨胀,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应对掺微膨胀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5、后浇带砼应密实,与先浇捣的砼连接应牢固,受力后不应出现裂缝。

6、在预应力结构中,后浇带内的非预应力筋必须为预应力筋的锚固、张拉等留出必要空间。

7、预应力结构中的后浇带内有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锚具、各种管线等,此处的后浇带砼浇捣时,应高度注意其密实度。

8、地下室底板中后浇带内的施工缝应设置在底板厚度的中间,形状为“U”字型。

9、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采取带模保温保湿条件下的养护,应按规范规定,浇水养护时间一般砼不得少于7天,掺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砼不得少于14天。

10、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如有抗渗要求,还应按规范规定制作抗渗试块。

四、质量要求

后浇带施工时模板应支撑安装牢固,钢筋进行清理整形,施工质量应满足钢筋混凝土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无裂缝。

8. 沉降后浇带施工工艺流程

后浇带的目的是消除施工应力。那么“高低跨建筑物后浇带应设置在高跨还是低跨”这个问题应是:

1、首先看哪一部分的体形更大些。当高跨部分体形很大,而低跨部分体形不是很大的话,那后浇带就应设置在高跨部分。

同理,当低跨部分体形很大,而高跨部分体形不是很大的话,那后浇带就应设置在低跨部分。

2、当两部分体形都很大,那有可能设置的就不是一条后浇带,两条甚至三条、四条。高跨也要设置、低跨也要设置。并且,在高低跨连接处还要设置沉降缝。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9. 沉降后浇带和施工后浇带

有以下三种:

1.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2.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3.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砼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伸缩后浇带。

10. 沉降后浇带多少米设置

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2、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 700 ~1000mm为宜。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3、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4、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注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应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5 、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6、后浇带处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若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并应按设计要求设附加钢筋。

7、后浇带砼浇筑应留置砼强度检验试块及抗渗强度检验试块(设计有抗渗要求),后浇带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其两侧砼,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同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11. 沉降后浇带施工工艺

1、设置目的不同

沉降后浇带是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带。温度后浇带留出后,混凝土因温度产生形变限制变小,从而大大减少了温度应力的影响。伸缩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

2、施工工艺不同

沉降后浇带需待主体结构结束且沉降基本稳定后才可以浇筑。温度后浇带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米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弯做法。

伸缩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